学习指南
当前位置:首页 - 弟子规读书会课程复讲
 
 
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37集课程复讲

郎海涛学长

  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37集提纲  
   1.“扬人恶,即是恶,疾之甚,祸且作”的含义?
   2.“凡取与,贵分晓,与宜多,取宜少”的含义?  
   3.“恩欲报,怨欲忘”的含义? 
   4.如何做到“怨亲平等”?
   5.解释“待婢仆,身贵端”。 
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37集复讲 
   1. “扬人恶,即是恶,疾之甚,祸且作”的含义?
     如果我们宣扬别人的过失,对方知道了,会非常的难受。你批评他的不好的言语,就好像刻入骨头里去了,时时想着报复你。所以,“扬人恶”会树立敌人。十个朋友不嫌多,一个敌人烦死你。对方的善不去宣扬,对方的恶到处宣扬,不只折损了自己的福报,更大的罪过是影响团体跟社会的风气,假如每个人都不讲他人的善,只讲他人的恶,会造成很大的社会问题,人与人会纷争不断。  

  2. “凡取与,贵分晓,与宜多,取宜少”的含义?   
     比方说家里、家族在分东西,我们也要视情况而定,假如对方比较困难,我们应该多给,自己少拿。有了礼让的态度,家庭风气就会处处体谅,处处相让,和气会让家族兴旺。反之,只要染上争夺,告上法院,可能都不会有好的结局。如果能让,就尽量去让。周朝正是因为泰伯仲雍的礼让,造就了八百年的盛世。同时这一让,成全了德行,积累了自己的福分,自然会有好的回报。 
  
   3. “恩欲报,怨欲忘”的含义? 
       如果一个人能念念不忘父母、不忘师长、不忘他人的恩德,他的精神生活一定非常充实。 
      一个人幸福的根基就在爱与感恩之中,当他懂得了爱和付出,就会认识到自己的价值,认识到施比受更有福。
       一个人能处处念恩,他就活在报恩的这种心境之中,他的内心会非常的充实。 
       人与人难免会发生冲突,“可恶之人必有可怜之处”,他也是因为没学过做人才会跟我们发生冲突。这时我们要先反省自己,假如自己没有错,要进一步包容别人。 
      包容的同时,我们不能把别人的过失放在自己心上,那是把别人最肮脏的东西放在什么?自己最清澈的心灵,那是很傻的事。所以当我们肯原谅别人,其实就是原谅了自己。 


    4.如何做到“怨亲平等”?    
       一个人常常会批评别人,就是内心不平,可能因为成长过程中或者当下的家庭让他的心无法平息,内心有很多的苦没能好好的处理掉。
      无论善缘恶缘,只要我们的心保持平等,保持慈悲,不好的恶缘也会转为善缘。真正做到了怨亲平等,才会让人从心里佩服。怨在前,怨亲平等,一定要拓宽心量。把以前的念头一转,当下就变成智慧。
     
     5.解释“待婢仆,身贵端”。 待婢仆,身贵端 
      广泛解释,我们家里请的这一些员工都算是在“婢仆”的范围之内。他们在用他们的劳力付出,我们也应该尊重他们的付出。如果家里请有仆人,就应该教育孩子把仆人当长辈看待,称呼叔叔、伯伯,生起平等心、恭敬心。


 
 
感恩学长的分享!
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
   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   

返回  

 
 

弟子规线装书

蔡礼旭老师主讲细讲弟子规  弟子规力行表在线测试  背诵弟子规联系考试测试题  

深圳弟子规公益网  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